商丘市睢阳区:农田春管尽显“科技范”

2024-05-14 01:27:24 解决方案

  4月初,小麦陆续进入拔节期,各种农作物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绿油油的青菜嫩芽顶天而起,羊肚菌、芦笋、网纹蜜瓜等特色农产品也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农民们在土地上辛勤耕作,利用智慧机械播种、浇水、施肥,忙得不亦乐乎,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指导农户适期足量用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春耕备耕在科技的加持中按下“快进键”。

  “现在灌溉真是太方便了,只需要打开阀门,定时定量设置,机器就会自动喷洒,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均匀浇水,省去了大量的体力劳动,几分钟就能浇完一亩地,三伏天也不用在地里暴晒啦。”4月7日,商丘市睢阳区李口镇李帽头村村民在自动喷洒装置前笑着说。

  随着科技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正迎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科技化智能春管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引擎,不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赋予了农业发展全新的活力。为做好各种农作物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商丘市睢阳区各单位联合持续发力,农技专家手把手教学,深入田间现场为庄稼“把脉”,解答种植户备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更好地利用智能科技,解放农户双手,逐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以前打药都得人工背着打药罐罐,费时又费力,家里承包了200亩地,购买了这个‘打药神器’一次能喷洒农药的宽度达到10米,一天能给200亩地的庄稼打完药。”商丘市睢阳区勒马乡刘二方楼村种植大户刘伟说。

  据悉,目前,农民在喷洒农药时主要是采用四轮打药机械和无人机两种新式打药方式。四轮打药机械因其高效便捷的特点被誉为“打药神器”。它通过向机械内注入适量的水和农药,并调节好高压动力喷雾泵的压力,配合拖拉机进行作业。农药经过“打药神器”喷出后,每行5米宽的行距进行往返作业,确保不会压到小麦,同时实现喷洒均匀、高浓度雾化的效果,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60亩,作业效率极高。这种新式打药方式极大地减轻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也避免受到农药毒害的风险。

  近年来,商丘市睢阳区积极引入智能化农机设备,极大地提升了农作物种植的效率和精准度。放眼耕种一线,一块块农田的春播春管正加紧落实到位,精密播种、水肥精准调控等技术经由农技推广网络直抵田间,传感器、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农作物“耕、种、管、收”全阶段智慧化生产。“三农”工作者能够最终靠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监控作物生长状况,及时作出调整施肥、灌溉等生产环节,使农业种植更加智能化、科学化。

  此外,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农村局在小麦春管期间,严密监测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病虫害流行趋势,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和病虫害情况,及时预警预报,并分区分片开展苗情、墒情、病虫害调查,因地因苗制定春管方案,实行线下指导与线上培训相结合,利用现场会、田间课堂、微信群、抖音、中国农技推广APP平台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有关政策、技术意见等,对农民群众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培训与技术指导,引领农民群众落实关键田管措施。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结合人工智能,预测气象变化、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提前做好灾害防范和应对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智能的决策支持,推动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转变。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助力下,在政府的不断扶持和引导下,睢阳区农作物种植持续稳产增产,春管决策变得更准确与精准,夏粮丰产丰收更有保障。

  下一步,睢阳区将不误农时不负春,统筹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农业科学技术为支撑,充分的发挥科技服务职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为睢阳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